最近看了一個部落格,他在日本的大學院讀書,把台灣的教育和學歷講得是非常的一文不值,我稍微做了點網路調查,我猜這名部落主應該是在台灣時,因為以往的學歷不佳而受到一些不平等待遇,懷抱著氣憤的心情,認真努力一番後進了日本有名的學校,現在就變成他在批評以前像他一樣學歷不佳的人,我肯定他的努力和現在的成就,但對他的過度極端的批評則是不敢領教。

這讓我想到當兵時期,有人二兵的時期被上兵欺負,等熬到上兵的時候,就換他欺負新進的二兵,我個人對這些人沒啥特別的批評,只是人並不需要靠欺負人來凸顯自己的優勢,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別人給他的稱號,並非是自己封自己為成功人士。

該部落格充滿太多暴戾與忿忿不平的氣息,看多了會讓人感到不舒服,但他在部落格中講得也並不是完全都是錯的,只是表達的方式太過於強烈。

我贊成學歷是很重要的,同時名校也有他的價值存在,因為這是一個品牌的象徵,但台灣的好學校真的沒那麼糟糕,拿國外的名校去比台灣的名校其實是很沒意義的行為,因為並不是每個台灣的家庭都有辦法提供經費,讓家中優秀的小孩到國外讀書,同時人各有志,也不是每個人都很想去國外求學。

我認識相當多優秀的台清交人才,加上我也在國際上遇過不少各國的菁英,我並不覺得我那群台清交的朋友會輸國外的菁英,如果台灣的教育那麼沒有用,我想台灣的科技業不會這麼發達。

但在學歷之外,社會經驗也是相當重要,這是台灣所欠缺的部分,台灣人喜歡把教育一次唸完,就算之後再跑去念所謂的EMBA,也是以混學歷為主,這與歐美社會有很大的差異,歐美的年輕人常因為不知道自己的興趣,而選擇高中畢業後先到社會工作幾年,等更瞭解自己想要什麼之後重返校園。

因為他知道他想要什麼,所以回到校園後,他會很努力地去求取他想要的知識,這也是歐美比亞洲更有辦法學以致用的原因,至於選擇讀到碩士的學生,很多更是因為真的想更上一層樓才會進研究所,很多MBA都是專門設計給有社會經驗的人讀的,但亞洲學生在25歲就去學管理,其實真的太早了。

我也曾是那些年輕的亞洲學生之一,這些課程對當時年輕的我來說,的確是高階了些,但這不代表這些課程都是一些無稽之談,當有了些社會經驗,多走了一些國家,多接觸了一些人事物之後,我發現那些管理課程是相當有用的,特別是可以讓思考邏輯更為謹慎。

證照也是同樣的道理,沒有時間重回校園的人會選擇考證照來凸顯自己的實力,這種想法中外皆然,某些日本企業就把一些特定的國際證照如CFA看待成與MBA同樣等級,這個意思也就是如果你有了MBA就可以證明你有相當實力,但若你沒學歷有考過CFA也可以被一視同仁。

只是國外學歷和國際證照在台灣被過度放大效用,其實真的去仔細看看是誰在放大證照的效用,你會發現大部分都是一些證照補習班,誰會放大國外學歷的效用,你會發現那又是留學補習班或代辦中心,這些補習班花點錢讓媒體刊登他們的置入性行銷的新聞,讓普羅大眾被洗腦,陷入這種置入性行銷背後的陷阱。

這些行銷講的是不完全是錯的,舉一些例子來說好了,美國讀了名校MBA的人有年薪8萬美金,這是某家有公信力的美國調查公司的資料,很多補習班把這資料放大解讀為只要去讀這家學校的MBA就有這種身價,或就算不是這家學校的MBA,只要是MBA就可以有不錯的身價,就算打個六、七折好了,對很多台灣人來說,去讀個MBA就可以年薪美金五萬,也很不錯。

可是,這種調查資料有相當大的問題,因為調查資料是有高度的隱私性,所以不公開性別年齡工作性質,也就是你也不曉得他是幾歲的MBA或從事什麼工作,不瞭解歐美求學文化的亞洲人,並不瞭解大部分的MBA學生其實都有相當的年紀,或者根本就是企業贊助去讀的,這些人還沒去讀前已經拿年薪八萬,讀完了拿年薪八萬實在是很正常的事情,你會認為是因為MBA才讓他有辦法年薪八萬的嗎?

我以前的同學,公司說他要去史丹福讀碩士的話,公司可以贊助他去,但他因為覺得史丹福太遠,乾脆就選在他公司附近的學校就讀,他當初年薪也是美金十來萬,真的要說的話,讀我那個學校出來有美金年薪十萬,以他的例子來說,這是事實,但這絕不完全是因為他讀了這所學校。

這就是國外高學歷的迷思。

至於國際證照的迷思也是同樣的道理,某些高階的國際證照,不是因為證照讓他們身價高,而是他們身價高讓這證照身價高,我從以前就相當留意這種現象,國際證照可能是個不錯的象徵,證明自己有能力可以考過這個考試,但這並不代表公司肯花多少錢去買你這個有能力考過考試,很多公司還是看實際績效的,另外真的別被數字騙了,以PMP來說,有這證照的國際高階經理人還蠻多的,是他們拉高了平均年薪,是他們的能力值得這個年薪,不是PMP讓他們有那年薪,證照並沒有一步登天的魔法。

但沒有必要去極端地認為國外學歷和國際證照都是沒有用的東西,如果有在合法辦學的國外大學求學過的,應該都知道只要是該區域有點知名度的大學,辦學都相當認真,教授也會對學生的程度有適當的管控,如果是認真求學的學生,在這些學校將可以學到相當多的知識。

我的意思不是說國外的學校就一定不好混,事實上只要瞭解國外教授的給分模式,某些時候並不需要花太多努力也可以輕鬆拿到A,我第一年的成績普普通通,第二年就拿過幾次全A,我不覺得第二年有比第一年認真多少,只是我更知道該怎麼表現自己給教授知道我的努力應該拿A,而國外教授也很夠意思,只要他認同你的努力值得拿A就會給A,不像台灣的教授一定要打壓學生成績。

國際證照也是同樣的道理,有辦法考過國際證照,我相信考生應該都是有下過一番功夫的,就算有人可以臭屁地說他沒啥讀也考過了,那也OK,因為起碼他證明了他可以考過這考試,我如果看到有人拿了很有名的國際證照,我不會立刻肯定這個人的辦事能力,但我會肯定他的專業知識程度,我希望有心去考國際證照的朋友,也應該要用更合理的心態去看待國際證照的功用,而不是拿了國際證照,就開始抱怨為啥國際證照沒辦法給予資料上的平均年薪。

只是,台灣是我看過非常不注重專業的地方,美國、日本其實都對所謂的專業人士有著相當程度的尊重,不僅給予實質上的薪資尊重,也給予精神上的尊重,但反觀台灣的環境,你會發現台灣其實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。

至於個人應該怎麼去經營自己,從行銷的觀念來說,把人當成一件商品,有著名校或國際證照可以視為是種品牌,該品牌將會賦予商品一定程度的社會觀感,如LV就代表了高貴品牌,Nike代表了運動品牌,但是有了這個牌子後,若沒有實質上的材料質感(實力),將無法受到消費者(公司)的認同,也無法高價賣出,所以就算想折價賣出也不好賣,如果品牌、質料都好,但是設計(經驗)不符合消費者口味,我猜這商品也將很難高價賣出。

提供以上的假設,給剛好看到這篇文章,又有耐心忍受我的文筆不流暢,希望給大家一點想法,讓大家把自己變成一個更值錢的商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av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