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坐在電車,看著窗外有點熟悉但又陌生的景色,突然有些奇怪的感觸,倒也不全是所謂的Home sick,只是高中開始就離鄉背井到處奔波流浪,總是會有點疲憊。

因為喜歡流浪和冒險的感覺,高中就開始了流浪的生活,到現在為止,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轉換陣地,台中四年、中壢四年、新竹兩年、台北一年、美國兩年、台北三年、日本一年。

我都數不清自己到底搬過幾次家,雖然到處生活可以增廣見聞,但久了真的會有疲憊感,特別是在異鄉的時候,因為對土地沒有歸屬感,對文化沒有足夠的認同感(想要有足夠的認同感,前提就是要拋棄自身的文化),更容易讓人感到疲憊。

我跟老婆提到這個感觸,老婆是個喜歡旅遊的人,到過十幾個國家,也認同人似乎到了一種年紀,就會有想安定的想法,因為她想要有一種安定的生活。

年輕時的我,駁斥這個年紀與安定的理論,同時也不覺得自己會變成死氣沈沈。

但是,現在的我,似乎是陷入了這種狀況。

年紀一大,顧忌也越來越多,體力的狀態也成下降曲線(不過我還算年輕啦!),所以我能理解為啥譚詠麟要一直說他是永遠的25歲,因為那種年紀是人生最黃金的時段,有足夠的自主力同時未來尚有無限的希望。

同時,家庭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因素,如果依舊單身,我想我的膽子會大一點,畢竟我可以想去哪就去哪,我可以想何時晚回家就何時晚回家,這年紀還有辦法四處流浪也大都是單身,畢竟有辦法忍受另一半過著游牧民族生活的人並不多。

在某個夜晚,曾經羨慕起單身的朋友,羨慕那無拘無束的快感。

不過,在眾多失意難過的時候,有著心靈相通的人生伙伴,卻是相當令人感到慰藉的一件事,我曾經一個月中跑了四個國家6個城市,我相當瞭解那種時時感受新鮮事物的快感,只是若沒有人可以分享喜悅,這種流浪就會變成一種孤單。

若要選擇,我仍會選擇有個家庭、有個羈絆,最起碼不用擔心孤單的問題,我有機會就可以和老婆一起去流浪,但卻沒辦法有機會就找個女友或老婆一起談心,或許有人不認同,這是個人價值的選擇,沒有對或錯。

在美國,我不會去認同我是美國人,在日本,我也沒辦法去認同我是日本人,但我卻很有可能會長時間居住在這片土地,這才是疲憊的來源,這應該只有長期在異鄉居住的遊子才能理解的心情。

不過人生多變,搞不好過一陣子我又跑去大陸也說不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av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